焕然一新的鲁迅公园8月28日正式开园,上海第一“人气”公园名不虚传。
《雨中的鲁迅公园门口》
开业几天,据说每天超过15万人次。更为甚者,早上5点就有人等开门,已经为了摊位,有过几次“火并”。
现在,为了安全,特警每天驻守在公园,时刻关注有无情况。
《 警车停在公园门口》
说来话长。当初,虹口公园改造,据说是要改成特色公园,就是要门票的那种,传播鲁迅文化,工期为半年。消息一出,老城厢的居民不答应了,他们去区政府、市政府请愿:老城厢现在就这公园最大,交通也方便,群众文艺活动也是搞得最好的,我们不要特色,我们喜欢唱唱跳跳......。于是乎,上面答应了,工期延长了,实足用时一年半,姗姗来迟,于2014年8月28日粉墨登场。
由于考虑身体,开头两天,不去轧闹猛,8月31日下午,想到就去,出门忘了带伞,拓大的雨点子把我浇成落汤鸡。一直到下午2点,雨终于小了,我进到鲁迅公园。经过一年半的精雕细琢,公园面貌精致了许多。
《 鲁迅艺术长廊》
《 合唱团成员在躲雨》
《不变的那条河》
《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》
美景实在太多,就不一一例举。最特色的公园的各类团体真的很多,唱歌的有合唱、独唱,玩乐器的有民族的、西洋的,跳舞的有健身的、交谊的,还有笛子爱好者,二胡爱好者......。
雨停,各团体开始忙碌,把小旗子挂起来,用绳子把场地圈起来。
《 2014.8堪比工商执照》
《 这是政府认可的》
公园正好和足球场相通,大型合唱团就固定在足球场的地下车库,塑料油壶剪开就是很好的爵士鼓。我先来到合唱团,虔诚的歌迷暴起青筋,听从报幕的指挥:下面把唱本翻到108页,又见山里红F大调,音乐起。继而,整齐划一的声音响彻公园的上空。
《 乐队和总指挥》
《合唱队员和乐谱架》
这是一种城市的氛围,这是火热的老年生活。合唱团唯一的进账是25元,238只红歌的歌谱,印刷的还算精致,进入这种场合,就会手舞足蹈,不由自主的唱起来,跟唱诗班一样的神圣。他们的演出时间:双休的14:00---18:00。
因为是下雨天,摊位不是很多,管弦乐的表演人山人海。他们一周就星期天的13:00---16:00。我估摸数了一下,阵容很强大,10几把萨克斯,加小号、长号,黑管,沙球、爵士鼓、锣鼓家什,统一的“海军”制服,特别是一老一小两个指挥,总是把一曲曲引人巅峰,更何况那小的是“憨度”,看的人们呆若木鸡,结束了,久久不想离开。
《大小指挥》
《场面》
《 小指挥李大亮》
时间直溜的快,转眼看见天暗下来了,但是公园里的人们还不舍得离开。
伴随着“回家”的乐曲,回家,以后再来。
鲁迅公园再见!我辈同龄人再见!
评论